科恩兄弟的电影(科恩兄弟电影十大经典)

AI游戏6个月前发布 AI中文网
89 0

1、科恩兄弟电影十大经典

科恩兄弟十大经典电影如下:

科恩兄弟的电影(科恩兄弟电影十大经典)

1、《血迷宫》:1984年,科恩兄弟拍摄出震惊全美的犯罪惊悚片《血迷宫》。拍摄周期两个月,却成为了美国影视上最牛的惊悚片之一。2009年,张艺谋买下这部电影的版权,用小沈阳、孙红雷、闫妮拍了二人转版的《三枪拍案惊奇》。2014年,导演忻玉坤向其致敬,拍摄惊悚悬疑《心迷宫》,豆瓣8.7分,好评如潮。

2、《冰血暴》:1996年,《冰血暴》都是用黑色幽默的态度,表现了生活得荒诞和无常。看这部电影,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本来只是为了骗岳父金钱的假绑架,居然彻底失控,两个绑匪随意杀人,彼此相杀,一片冰雪的世界里,最后竟刷刷刷躺下七具尸体。

3、《谋杀绿脚趾》:1998年,这部电影中,“督爷”这一角色,可谓漫画式人物的经典。穿着睡衣、脏T、皱巴巴的短裤的无业游民,但买一瓶牛奶也要开支票,每天的爱好就是和朋友打打保龄球,活的松松垮垮,但又自有一套人生哲学。就是这种的怪咖,会让我们产生熟悉的陌生感。整部影片随意、夸张、松垮、漫不经心但又很有趣。

4、《逃狱三王》:2000年,这是一部公路喜剧片,改编自荷马史诗《奥德赛》,科恩兄弟把3千多年前欧洲的神话传说搬到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讲述了从密西西比州荒野的监狱里越狱的三个逃犯,为了各自的自由理想而踏上了逃亡之路的故事。

5、《缺席的人》:2001年,《缺席的人》是科恩兄弟的一部另类作品,影片用冷静克制的用局外人的口吻讲述一个中年男人失控的人生。影片又名《绿帽离奇勒索》或《找错凶手杀错人》,单看名字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喜怒无常,世事的荒谬绝伦。这样一部荒诞的电影,整体节奏又特别缓慢,黑白电影,游离不安,古怪迷人。

6、《老无所依》:2007年,整部影片漫片弥漫着的荒凉气氛、反英雄的无力与世界无处不在的荒诞,存在主义色彩浓厚。凭借此片科恩兄弟惊艳奥斯卡,一举摘得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四项大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导演奖。

7、《阅后即焚》:2008年,这是一部另类的间谍片,没有枪林弹雨,没有情报和任务,只有科恩兄弟对于人性和政府的调侃和思考。黑色幽默的元素更是给了这个荒唐故事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切口,肤浅、猥琐、漫不经心,但又特别深刻。

8、《大地惊雷》:2010年,和其它许多悬疑惊悚的电影相比,本片返璞归真,讲了一个简单至极的追凶故事。杰夫·布里吉斯和马特·达蒙,两个影帝级别的男演员为影片增辉添彩。

9、《醉乡民谣》:2013年,和科恩兄弟其他黑色幽默的电影相比,《醉乡民谣》更像一部精致的小品。本片没有什么宏大的叙事,只是再现了美国垮掉的一代的追求自我的生活,是一曲追忆1960年代民谣音乐黄金时代的挽歌。

10、《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2018年,科恩兄弟用6个故事拍摄了一部西部穿越指南。牛仔左轮、歹徒警长、马匹篷车、酒馆荒漠,黄沙漫天的荒野和荒凉的边陲小镇,属于西部的6个故事。有荒诞,有神圣,有诡异,有魔幻,融合了喜剧、犯罪、歌舞、悬疑、奇幻甚至是寓言故事等,他们遭遇惊险离奇的命运,脑洞大开,引人入胜。

2、科恩兄弟最好的电影是哪部?

科恩兄弟最好的电影有《爱情差错脚》《谋杀绿脚趾》《冰血暴》《金钱帝国》《血迷宫》。

1、《爱情差错脚》

《爱情差错脚》是由环球影业发行的喜剧片,由科恩兄弟执导,乔治·克鲁尼、凯瑟琳·泽塔·琼斯等主演,于2003年9月30日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了精于打离婚案的律师迈尔斯因识破了一个客户的妻子玛丽莲的阴谋而设计让她离婚时一无所获。玛丽莲为报复他便计划嫁给他并与他离婚,但是在此期间她却爱上了他的故事。

2、《谋杀绿脚趾》

《谋杀绿脚趾》是由科恩兄弟执导,杰夫·布里吉斯、约翰·古德曼、朱莉安·摩尔等主演的犯罪喜剧片。

影片讲述了绰号“督爷”的勒博斯基因被弄错身份而和两个朋友一起卷入一场哭笑不得的犯罪事件的故事。该片于1998年3月6日在美国上映。

3、《冰血暴》

《冰血暴》是科恩兄弟执导的美国惊悚悬疑电影,由威廉姆·H·梅西、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等主演。影片于1996年3月8日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一名倒霉的汽车销售商陷入财困却无法得到有钱岳父的资助,于是雇佣两名绑匪绑走自己的老婆,以此向岳父索要赎金,却导致各种血案的故事。

4、《金钱帝国》

《金钱帝国》是由乔尔·科恩、伊桑·科恩执导,蒂姆·罗宾斯、保罗·纽曼主演的奇幻喜剧电影,于1994年3月11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小职员诺维尔被野心勃勃的董事马斯伯格任命为傀儡总裁,不料他却成为了拯救公司命运的关键人物。

5、《血迷宫》

《血迷宫》是由科恩兄弟执导,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和丹·哈达娅主演的悬疑电影。影片讲述一名老板得知妻子和属下私通后恼羞成怒,雇佣杀手试图杀死他们,却由于杀手的阴谋,引发了一场迷雾重重的连环谋杀事件。影片于1984年9月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首映,1985年1月18日在美国上映。

3、《老无所依》:一个弥漫着死亡气息的存在主义黑暗故事,你怎么看?

在第8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科恩兄弟执导的《老无所依》成为最大赢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

《老无所依》的获奖,标志着独立电影人被美国主流电影业进一步认可。通过对科恩兄弟的赞扬,传统和保守的大学肯定了非常规独立精神日益增长的影响。

与流行商业电影中暴力元素的使用不同,科恩兄弟电影中的暴力往往是突然的、莫名其妙的,没有遵循任何程序,有时会让人哭笑不得。

暴力的展示中没有美化的痕迹,直接而原始。暴力的实施者和受害者都有一些苦涩的讽刺。黑色幽默背后隐藏的是创作者对现代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

“老无所依”的英文名是“老无所依”,它源自叶芝的诗“航行到拜占庭”,内容如下:

“这绝不是一个适合老年人的地方。年轻人相拥,树林里的鸟——那些垂死的世代——歌唱,鲑鱼游回来的瀑布,鲭鱼聚集的海河,水生动物、动物和鸟类,整个夏天都在庆祝发芽、出生和死亡。”

原诗充满活力和激情,借用原小说,讲述了一个充满死亡的黑暗故事,在科恩兄弟的形象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故事环境、人物关系、情节点乃至台词都蒙上了某种存在主义色彩。

故事场景:荒原

《老无所依》开篇,首先冲进视野的是那片荒凉的荒原。在将近两分钟的时间里,导演直接切换了11个静态镜头,展现了从黎明到白昼的荒原场景。老警长的声音夹杂着呼啸的风声,回顾着他的职业生涯。

在这些镜头里,荒原一片寂静,仿佛从未改变。人类文明的痕迹——歪斜的电线杆、破碎的风车、低矮的铁栅栏——与广袤的大自然相比,显得僵硬可笑。

最后,镜头移动了,晃动着荒地和铁栅栏,一辆警车映入眼帘。警察护送杀手齐格(这部电影的主要人物之一)到警车。

人的出现,在荒野,在铁栅栏里,这样的开口无疑是隐喻性的,人被扔进了荒野般的世界,在人性的圈子里。

另一个主角的出现加深了这种隐喻性的色彩。猎人莫斯瞄准荒野中的鹿群,枪声一响,鹿群四散奔逃。

猎人和猎物是自然界最原始的关系之一,追逐和逃跑的游戏永远会被玩下去。

从左到右,青丝进入了一望无际的元夜,似乎很小。逃亡的鹿群预言了他的命运,他却浑然不觉。

天空乌云密布,鹿群瞬间被笼罩,给观众一种不祥的预感。的确,他在这次狩猎中意外发现了毒贩的赃款,导致他因贪婪而死。

“我被遗弃在世界上,并不是被动意义上的被遗弃,就像敌对宇宙中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相反,这是说,我发现自己孤独,没有帮助,并涉及到一个我完全负责的世界。”

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中,存在问题旨在揭示人的生存困境。人被留在一个舒适的存在,也就是物质世界里,没有权利问“我为什么存在”,因为“我”已经存在,选择并承担后果就好。

科恩兄弟用图像诠释了人类的这种处境。荒凉的沙漠是世界的缩影,人们被伊甸园的主人遗弃在这里,像蚂蚁一样在命运的旅途上跋涉。

荒野的形象出现在科恩兄弟的电影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血色简单》里的茫茫荒野,《冰与血风暴》里的茫茫雪原,在一望无际的延伸公路上,载着欲望的车辆在疾驰。

偶尔,房屋——汽车旅馆,或罕见城镇的建筑、街道和小巷,是人们为自己找到的临时避难所。狭小的室内环境暴露了他们的局促处境,这些避难所往往反而成了他们的坟墓。

关系:打猎

《老无所依》中的主要人物,警长、杀手和贪婪的猎人,都处于摔跤的境地。它们各自代表着一种基本的生存状态,而其他的则是它们的变异面孔,共同构成了荒野生态中的食物链。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背负着“他人即地狱”的诅咒,哪怕只扯掉虚假的情感面纱,只留下猎人与猎物的血腥关系。

在荒野中,存在是杀人的理由,杀人是存在的形式。

存在主义认为,他人意识和自我意识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自我意识是人际关系的原始和基本形式。

影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极其疏远。大家都在孤军奋战。他们一旦相遇,就是生死之战。

1.比尔警长

所谓正义的象征比尔,从影片一开始就怀恋,怀念警察巡逻队不用带枪的时光。虽然他承认无法理解日益严重和不合理的暴力,但他仍然抱着传统的责任感,在现实中保持着“干预”的态度。“我不怕,我知道你必须放弃这份工作。”。

比尔不傻。他非常了解这个世界/荒地。虽然他掌握着实际的司法权和道德精神支柱,但他明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

他看透了人们的处境。“他不得不说,嗯,我是世界的一部分。”他承认世界的残酷和悲观。

正如萨特所说:“一部生命史,无论是什么,都是一部失败的历史。事物的敌对系数如此之大,要耐心等待很多年才能得到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结果。”

有时,比尔甚至以智者或先知的身份出现。在说服莫斯的妻子告诉他莫斯的下落时,他讲了一个屠夫屠宰动物却不小心弄伤自己的故事,说明猎人和猎物之间的关系没有什么是绝对确定的。

其实人在对待环境(包括他人)上的自我中心主义是一种不人道。比尔已经看穿了西格尔和莫斯之间赤裸裸的狩猎关系。对于一方来说,另一方和动物没什么区别。无论是猎人还是猎物,血腥的结果都是必然的。

在去追齐格和找莫斯的路上,比尔紧随其后,却一步一步落在后面。他的存在成了影片中最不值钱的点缀。

但他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的“鸡肋”处境恰恰为影片传达主题提供了一个喉舌。

最后,他决定不情愿地退休。最后,当他突然醒来时,他告诉妻子他的梦,他对父亲的梦,以及能照亮黑暗并带来温暖的光。

用比尔的话来说,影片指出了传统价值观、人类尊严的表达、荣誉等。已经成为遥远的梦,所有理想的梦都不可避免地在现实的冲击下醒来。

为了体现“老无所依”的称号,象征传统价值和道德的警长被设计成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派出所的办事员是个戴眼镜的老太太。在查案的时候,两人的表情和速度让人觉得派出所成了养老院,充满了讽刺,更何况邻县的治安官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人。

西格尔和莫斯在追逐和逃亡的过程中不时遇到老人。

西格尔在高速公路上用氧气瓶杀死了老人,后来又除掉了养鸡司机、强迫猜硬币的杂货店老板是老人,还有汽车旅馆的女主人、负责居民管理的阿姨、搭便车的黑人司机,甚至死于癌症的莫斯的岳母。

这些老人行动缓慢,啰嗦,懒惰,不知道危险就要来了。这部电影试图用他们的形象作为比喻。在这个像荒原一样残酷冷酷的世界里,传统观念早已被贪图利益的人抛在脑后,老人连同他们的思想都成了被抛弃的废物。

比尔试图坚持他的原则,但他做不到。与齐格和莫斯在路上的追逐相比,他骑马在田野里寻找线索的行为是可笑和可悲的。

2.亨特·莫斯

亨特·莫斯是介于正义和邪恶之间的凡人。他有凡人的负担——欲望。对财富的贪欲让他从毒贩打架现场的渔民身上获利,白白赢了240万美元;

但是,他也不是全无良知。他翻来覆去,因为没有给垂死的人一杯水,良心不安,就带着水回到现场,害得自己送命。

莫斯是作为一名猎人出来的,他的爱好是猎鹿,他的经历是越战老兵。他熟悉追逐和逃跑的规律。否则他根本无法支撑与冷血杀手的几轮战斗,离化败为胜只差一点点。

莫斯的妻子这样描述他:“莫斯从不求助。他从不认为自己需要帮助。”莫斯是自信的个人主义的典型,不知不觉就成了别人的猎物。

莫斯的厄运源于他的贪婪。相对于齐格“无欲无求”的原则,莫斯对钱的贪欲是他的软肋,藏在西藏必然导致失败。

这就是凡人的命运。黑手党人物卡尔森,毒枭等。比那更糟。一方面,他们出于贪婪做坏事,做违法的事。另一方面,他们并没有完全摆脱社会规范的逻辑,他们比完全冷血的齐格更“人”一点。因为这种弱点,它们成为捕猎的目标,毫无征兆地被射中头部,就像荒野中的鹿。

影片表现了人们沉浸在自己的欲望中,忘记了生活中更本质的需求——平静、安全、舒适等。莫斯意外捡到赃款后,并没有得到轻松的享受,也没有香车、美食、香衣,只有不安分的睡眠和无尽的逃避。即便如此,他还是紧紧抓住钱箱不放,直到死去,他也无法知道自己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后悔。

3.黑仔·齐格

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杀手齐格了。西班牙演员哈维尔·巴登非常自然和令人毛骨悚然地诠释了这个杀手的残忍和冷静,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西格尔是一个神秘的人物,他的状态是一个冷静的狂热者,他的行为把观众拖入了一种被恐惧包裹的迷茫状态。似乎他不属于人类,而是这片荒原的天然部分。

他是一个全职猎人,甚至不是为了金钱等世俗利益,而是出于某种杀戮和嗜血的本能。

“没有理由,没有理由,也没有必然性;存在的定义为我们提供了它最初的偶然性。”

导演不需要解释他的存在,观众也不知道他以前的历史,当他变成一个视生命如粪土的杀人狂魔,在哪里长大,是否见过父母。

杀人的时候不变脸,不说任何理由,自己开心。他们还认为自己坚守“原则”,以独占的方式控制一切,戏弄那些无论如何被一枚硬币置于脚下都可以随时被踩平的生命。

与以莫斯为代表的凡人不同,西格尔被赋予了更为超然的死亡色彩。他的行为完全无视社会上人际交往的规则。他有自己的一套规则,非常自律。

在西格尔面前,“你不必这样做”这句话就像一个笑话。对于魔鬼来说,有没有必要,完全取决于凡人的逻辑。

Zig是绝对邪恶的代表,是永恒的。暴力是隐藏在人性外衣下的动物遗传,总是从某些人身上爆发出来。在荒野中,这样的人绝不会因为极度适应而消亡。

科恩兄弟的电影里也出现过类似的角色。《冰与血风暴》中的沉默杀手在参与绑架案时,杀死了人质、送钱的家属、警察甚至是他们的同伙,只是因为他们“碍事”,可以说是类似于齐格。

有趣的是,瑞格的杀人工具是氧气,因为氧气瓶阀门的巨大压力,不用子弹就能让人脑袋开花。

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它成了这部电影中的死亡杀手,也是一种讽刺。

绘图点:选择

影片中几个重要的情节点都与选择有关,主人公的选择直接影响他的命运和剧情走向,导演通过人物的台词不断强调选择的重要性。

手中握着暴力,齐格总是要求猎物做出选择,一枚硬币就能决定生死。在他看来,给你选择的机会是天大的恩惠。

莫斯的妻子说:“硬币从不说话,但你会说话。”

齐格的回答是:“我来到这里的方式和硬币一样。”

为什么齐格会偶然出现在他的猎物面前?必然?或者两者的结合。

无论如何,瑞格构成了受害者处境的一部分,并对他们施加影响,所以受害者必须做出选择。即使作为莫斯的妻子,“拒绝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选择意味着承担责任,也就是选择的后果。

但是,在选择的那一刻,存在者并不知道后果,就像齐格告诉杂货店老板猜硬币一样:“你赌了一辈子,就是不知道。”

观众可以看到人物的选择是如何推动剧情发展的:

莫斯可以选择转身离开毒贩交火现场,也可以选择带着钱逃跑,这吸引了齐格和墨西哥人对他的追逐;他可以向警察求助,但他选择私下拿钱,单独和齐格打;

他可以选择把钱给齐格,以换取妻子的安全,但他拒绝了,因为“人之常情”(齐格只答应不杀妻子,但莫斯本人也没有幸免),导致妻子逃跑……

作为一个猎人,齐格似乎更优越。他把选择的困境放在别人身上,他超脱的仿佛自己能掌控一切。“我知道钱要去哪里,来找我。””我绝对肯定你必须承认你的处境。”

但电影导演并不想绝对神化他,所以出现了莫名其妙的车祸,正好和莫斯受伤后的情况吻合。他们都遇到了一些青少年,向他们要衣服并付钱。

虽然影片没有表现出齐格的处境和选择,但临近结尾的撞车似乎表明,看似超脱的齐格与莫斯等人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是荒野世界里的小生物,承载着荒野带给他们的一切。

少年的出现也是一种比喻。相对于老人/传统出口,他们属于未来,正在逐渐进化,变得更适合荒野。

莫斯遇到的几个青少年问他是否卷入了一起车祸。莫斯提出用一张一百美元的钞票换一件大衣。这一个马上提出要“拿钱”,另一个让莫斯提供半瓶啤酒。

Zig遇到的少年比较单纯,多次表示愿意帮忙。齐格拿走了他的衬衫,付钱让他保持沉默。之后少年和伴侣的对话表明,这次邂逅已经影响了他们原本单纯的道德观念。

对于年轻人来说,荒野世界还没有完全向他们开放,他们正在准备参加狩猎游戏。

从这一点来看,影片表现了一种悲伤的末世氛围,这与科恩兄弟之前的一些作品不同,比如《血色简单》的结尾,以一个绝对的恶棍的死亡而告终;或者像《冰与血风暴》一样,传统价值的代表——女警胜出。

《老无所依》的最终赢家是自由存在的荒野,人只是“无用的激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