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使者(古代战争中,为什么不敢轻易斩杀敌军派来的“使者”?)

AI游戏8个月前发布 AI中文网
120 0

《日内瓦公约》与“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在现代战争中,有一条国际公认的规则,就是《日内瓦公约》。它规定了战争双方应该如何对待俘虏、医务人员、平民等无辜者,以及如何保护双方的谈判人员,即“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为了维护人权和人道,减少战争的残酷和灾难。任何违反《日内瓦公约》的行为,都会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制裁,甚至可能导致战争的失败和失败。因此,在《日内瓦公约》的约束下,大规模侵犯人权的现代战争已经很少见了。

战争的使者(古代战争中,为什么不敢轻易斩杀敌军派来的“使者”?)

但是,在封建社会,人权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古代战争的残忍程度远超现代战争。古代没有类似《日内瓦公约》的约束,战争双方可以随意杀害俘虏和平民,甚至进行屠城和灭族。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战俘,扬州十日等,都是血腥的惨案,造成了无数的死伤和苦难。古代战争虽然不尊重人权,但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是因为使者是战争双方沟通的桥梁,负责传递战争的信息和意愿,如果连使者都不放过,就意味着战争已经无法和平解决,只能用血和火来决定胜负。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则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使者华元。他为了救国,独自一人前往楚军军营,要求楚军撤围宋国都城,两国停战,而他自己则愿意作为人质到楚国居住。他的行为感动了楚军,也赢得了宋国的安全。这一规则后来也就演变成为“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使者其实也是战争的一部分,是双方将帅利用的一种策略,通过不斩来使来传递一种信号。这种信号可以是示好、威胁、诱导、欺骗等,目的是为了影响对方的军心和决策,从而达到战争的目的。这种效果有时候比战场上的杀敌更加有效。所以,古代战争中,不斩来使也是一种智慧和艺术。

从这些原因来看,使者的作用和地位在古代战争中并不轻微,因为他们关系到战争的进程和结果,甚至影响到国家和朝代的兴衰。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战争中,不轻易斩来使的原因。伦理道德是人类的底线和准则,也是一个国家的威望和气度。

相关文章